分类目录归档:历史

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Reading Time: 2 minutes

作者: 朱学勤

中国20世纪所有的骄傲,都归结到中国能够在最绝望的时候,有很少的一些中国人,他们能够办起几所大学或准大学,支撑起整个民族的文化。

中国20世纪所有的不幸,所有的悲哀,所有的愚蠢,就在于在平常时期几乎完全没有真正的大学,没有完整人格的修养所,只有人才培训机构,只有培养工具。

——朱学勤(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文 | 朱学勤

01

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大学?我的回答是,百年中国的绝大多数时候,尤其是近20多年来,并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真正的大学是什么呢?我要讲远一点。

孔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建立了一个学校,通过它普及了一种理论,世世代代传下来。今天,西方人之所以强大——他们后来超过其他所有的文明古国,尤其在全球化时代,一种强大的力量逼迫着其他文明去改变自己,去迎合它,这种力量从哪里来的?是从大学来的。

越是文明的社会,越是需要有一批专业学者来构造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而这些有智慧的知识精英形成的共同体,就是大学。

这样的大学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西方最早在柏拉图时代,就建立了一个叫Academy的东西,柏拉图的Academy要干什么呢?西方人认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它背后有一个抽象的能够用数学、用逻辑、用语言精确表达的Logos,按今天的话,一种规律、一种规则,那才是万物的根本。只要把握了这个Logos,把握了万物的规律,你就把握了万物。这种柏拉图的信念,也就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这与其他思想不同,尤其与中国人注重直觉与感性思维不同。中国的农业文化相信,我们的直觉、感悟,我们在人和对象之间建立一种生动的、感性的、直觉的关系,这是中国人的特色。而在柏拉图时代,他鼓励他的学生去寻找万物背后的逻辑、数学、几何学,从这些抽象的理念、概念里探索万物的和谐秩序和规律。柏拉图的这种智慧,传到亚里士多德,传到亚历山大时期的科学,传到罗马时代的法律,一直传到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

公元五世纪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第一次大综合,把基督教由一个光是信仰的宗教,变成了一个理性的宗教,一个讲道理的宗教。基督教越来越能够讲道理,讲究严格的理论推理,于是就有了最早的大学。

西方第一所近代意义的大学,就是意大利的博罗尼亚大学。这所最古老的大学,有近一千年历史,还力图保持老样子,那些房子已经非常老旧了,实在撑不住,才搞一根水泥柱把它顶上,一些残垣断壁也都很好地保护在街上。这些大学干什么呢,要寻找上帝创造这个世界时赋予的规律、规则,一种抽象的道理,要寻找万物背后的Logos。
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鸟瞰

02

我们知道,邓小平的一个伟大智慧是“不争论”:学任何东西,看任何书都要管用,没用的东西就不要搞。读马列也要管用,否则干什么呢?争论多了妨碍行动,所以提倡不争论。深圳那个小渔村怎么富起来的?靠的就是“做”而不是“说”,说了就搞不成了,先做了再说,打点“擦边球”没关系。结果,今天中国人都默认,说的东西往往不能做,做的东西往往不能说;闷声发大财。

但是西方学院文明恰恰相反,先是靠说,而且说的东西还不管用,说的是些什么呢?针尖上能站多少个天使;上帝把亚当身上一根肋骨变成了夏娃,那男人身上是不是会少了一根肋骨;秃头复活以后,在天堂里面长不长头发;上帝可不可以是女人的样子;亚当和夏娃不是娘肚子里生出来的,有没有肚脐眼。

这些问题看起来无聊可笑透顶,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但它具有另一种意义,它确立了一个信念: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的道理,而且这个道理是可以推理、可以寻找、可以证明、可以争出来的。越争论,真理就越明白。最早的大学就开始干这些事情,把道理搞清楚了,什么事情都能够朝有序化、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所以,西方精英们从一开始就相信,社会必须有一种超越任何个人意志,超越物质外表的一种道理、一种规则、一种规律、一种秩序,它虽然抽象,却严格遵守逻辑、数学与实证的规则。这就是希腊理性思维,这就是柏拉图的Academy留下来的精神,这就是现代大学精神。

拉斐尔:《雅典学园》

03

四大文明古国都是自然主义的文明,人们的生活完全依靠大地、天空,靠四季轮回、靠土地里面长出的东西来养活人,依靠自然生态的循环。

但是与柏拉图对应的希腊文明是另外一种文明。

希腊这个地方在今天看来是不可能产生伟大文明的:山上光秃秃的,生态恶劣,水土容易流失。所以,希腊历史上经过几次反复,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总是几百年就不行了,可能都是这个原因。

后来多利亚人崛起,当这块土地提供的粮食接近危险的极限时,他们受了腓尼基人贸易活动的影响,不再靠土地上的收获直接养活自己,而是靠航海、商业、还有手工业,与外部的生产分工和相互贸易来实现生活的供给。他们的山上能够种葡萄和橄榄,这两种作物不仅不造成水土流失,而且还能够保持水土,这两种作物不能当饭吃,但是可以酿成葡萄酒,榨出橄榄油,而他们又有非常好的航海条件。他们把葡萄酒和橄榄油拿去跟别人换,于是一种特殊的文明就产生了。

商人们航行在单调枯燥的海上,跟农民以感性的方式直接与大地接触不一样,他们看到的除了茫茫大海,就是太阳、月亮、星空,于是他们的天文学、几何学就很发达;商人总是盘算着数字比例关系,于是数学思维很发达,毕达哥拉斯主义就产生了;航海与贸易需要发达的手工业,而手工业制品通过商业推广又更加发达,手工业的发达导致了原子论的产生,机械唯物论的产生,导致了最初的分析式的自然科学的产生。

我们知道,今天西方人除了以科学作为改变世界的有力工具外,还有一个东西用在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上,这就是法律。中国人怎么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呢?通过面子,通过感情,通过人情关系,通过道德,最后通过权力来把握。而西方人主要通过法律,通过契约,通过社会公德,通过每一个人心中把握的客观尺度来约束所有人的行为。这种法理思维,跟自然科学思维如出一辙,相信所有个别事物之上,有一个抽象的规则、法则和规律在支配着一切,而且这种抽象的规则是能够以严格的逻辑和数学方式表达的。

今天西方人强大的奥妙,就是两个东西,一个科学,一个法律,都是从希腊哲学演变而来的。这两个东西看起来好象不一样,法律是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律是管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的,但在西方语言中是一个东西,都叫Law。它们都是从柏拉图那里来的,相信万物背后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在起支配作用。这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用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古希腊雕塑

04

大学就是柏拉图的那个 Academy 延续下来,到中世纪就是经院,近代就是University,执著追求万物背后的规则,相信道理越争论越明白。这种把求知当作最高追求的人生态度,几乎体现在每一位哲学家身上。

泰勒斯是代表希腊智慧的第一个人。他本是个商人,可是他不好好经商赚钱,老去探索一些没用事情,所以他很穷,有一点钱就去旅行花掉了。所以有人说哲学家是那些没用的人,赚不到钱的人。

有一个故事,一个晚上泰勒斯走在旷野上,抬头看着满天星斗,他预言第二天会下雨,正在他预言要下雨的时候,脚下一个坑,他掉进去了,差点摔死,别人把他救起来,他说谢谢你,你知道吗?明天会下雨啊!于是又成了一个笑话,哲学家是只知道天上的事情,却不知道脚下会发生的事情的人。两千年以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西方大学与中国大学有个很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选择拉斐尔的《典雅学派》与《孔子讲学图》做对比,看出两种大学的区别。

《雅典学派》是非常著名的一幅画,在梵帝冈博物馆里,画面所有的人都在一个大厅里面,没有地位等级,大家各自干各的事情,或是在相互交流,亚里斯多德与柏拉图平列走在一起,争论得面红耳赤。谁都不代表真理,老师也不一定有真理;真理高于一切,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去领悟真理。

可是中国的大学呢,一定是老师在台上,老师显得很大、在中央,学生画得很小、在旁边;学生什么都不知道,一个个在问老师,老师什么都知道,他是发布真理的。这是中国的大学。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吃喝玩乐中间,柴米油盐酱醋茶中间,生活在世俗生活中间,但是如果只有这个的话,这个民族是不可能拥有最高的文明。近代欧洲城市里,总有一个中心是 Academy ,或者是University,它们在整个社会当中起着核心作用、灵魂作用。所以一个成功的现代国家是不可想象没有大学先立起来的。

我的结论是,西方现代文明是城市运动和大学运动,现实操作和理想引领,两个东西的呼应才产生的。事实也是这样,文艺复兴之前就有博罗尼亚大学,法国的崛起有巴黎大学,英国的崛起有牛津、剑桥,美国的崛起有哈佛。十九世纪初德国要崛起的时候,就有柏林大学。当时德国四分五裂,被拿破仑打得呜乎哀哉,割地、赔款、求和,穷得不能再穷,窝囊得不能再窝囊了。一位最有远见的人物是洪堡,他影响了普鲁士皇帝,相信民族崛起的关键是民族的精神崛起,而精神崛起的最高手段就是大学。洪堡成为内阁当中最重要的人,他建立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的首任校长就是哲学家费希特。

洪堡大学

05

美国之所以为美国,大家都知道,美国比拉丁美洲要富裕得多,今天仍是如日中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有所谓“拉丁美洲现象”,就是拉丁美洲被卡在一个无望的摆脱不了的陷阱里。

为什么美国和拉丁美洲会有如此区别呢?因为拉丁美洲的开拓者就像我们深圳、海南的开拓者一样,只是去捞一把钱的人。

其实,当时中南美洲的条件比北美要好得多,北美连高级的印第安文明都没有,而中美和南美有辉煌的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有玛雅文明。但什么导致了北美的强大呢?今天人们都知道北美最早移民是五月花号船上搭乘的103名清教徒,其实五月花到达北美时,那里已经有一千多移民了,可是所有美国历史书都从五月花开始写起的。

为什么历史学家这样偏爱这103人呢?那是因为五月花上的人们的信仰,代表了美国精神的源头,形成了韦伯所谓资本主义的新教伦理。这些新教徒上岸后只有16年,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就建立了北美最早的大学,第二年以最大捐赠者名字命名为哈佛。

由此看来,北美移民一开始就很特殊,其一,他们是清教徒,其二,他们建立了大学,这是美国今天这么强大的奥妙。清华大学著名学者秦晖也研究拉丁美洲和北美的区别,他认为美国之所以比南美优越,是因为有一个好的制度。我并不反对这种说法,但是我要强调,美国的制度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清教徒们一上岸就与伊比利亚人不同,他们只过了16年就建立了大学,160年后才建立了美国和美国宪法。你说文化重要还是制度重要?

今天以色列很强大,它建国只比新中国早一年,建国后第二天就开始打仗,它处在百倍的敌对人口包围之下,但今天几乎已经没有平级的对手了,没有一个国家敢主动向它挑战。凭什么以色列这么牛?因为以色列是有大学的,大学比什么都重要,在它还根本无法建国的时候,犹太智者就建立了希伯来大学,建校校长魏茨曼就是后来以色列的开国总统。希伯来大学比他们的国家还早25年。

再看看日本。这么一个小小岛国,自古笼罩在中国文化的阴影里面,可是今天它比中国强大。为什么它会有今天?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时,日本的水平远远不能与中国比,可是有一个关键人物叫福泽谕吉,今天日本钞票最大面额是一万日元,上面的那个头像既不是天皇,也不是任何政治军事人物,而只是一位只写了几本书,办了一份报纸,办了日本第一所大学的福泽谕吉,这样一个人成了现代日本民族的灵魂人物。

福泽谕吉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与经济的改变。这三个方面的顺序,应该先是心灵,再是政治体制,最后才是经济。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表面上看是捷径,但最后是走不通的。近代日本基本上按福泽的路走的,它成功了。

福泽谕吉

06

同一时期的中国,却走了一条福泽谕吉预言走不通的路。最早打开国门就是搞洋务运动,搞经济建设,把西方的坚船利炮买过来,再开始造,然后才发现还要政治体制变革。戊戌变法一百多天,一场闹剧结束了,甚至倒退。社会矛盾尖锐冲突,只好搞革命。

辛亥革命以后,制度的除旧布新看起来已经没问题了,可是整个社会却陷入水深火热、军阀混战之中,打倒一个皇帝,出现无数个土皇帝。人们在绝望的时,才有梁启超发现日本人早就说出这条路走不通,梁启超才倡议新民运动,这可以说成为中国的20世纪全新的开始。文化立国,教育立国,我们知道,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或者说现代中国的真正开端。这个开端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蔡元培手下的北京大学变成了一所真正的大学。

蔡元培从德国回来,以柏林大学模式拿来治理北京大学,只几年时间就把它变成一所真正的大学,变成整个民族精神的摇篮,从而开创了中国的20世纪。对此,我们无论怎么高的赞美都不为过,蔡元培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真正伟大的一个人。

蔡元培才是一个新时代的旗帜,虽然那个北大的崛起已经有点晚了,而且北大也没有办法按照蔡元培的理念发展多久,只有几年时间,整个国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所以新文化运动马上就变成了政治运动。

北大的新文化运动变成了政治运动之后,于是出现了一种妥协,这就是黄埔军校。我们知道,孙中山以列宁主义模式,以三民主义的意识形态,来改组国民党,建立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跟军阀不一样,军阀是为了地盘,为了直接利益打仗,而黄埔军校是为了一种民族主义信念而打仗,有了一个比升官发财,吃喝玩乐更高的理念,凝聚一个集体,形成一个组织,建立一种制度。蒋介石一生的权威,都来自于他是黄埔军校的校长。

所以,在中国没有大学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准大学,介于大学与军阀之间,这就是黄埔军校。

八年抗战中在大后方组建的战时大学,以西南联大为代表,也包括当时的武汉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这五大名牌大学共同培育了抗战中一代民族精英。这是一些真正的大学,即使处在穷山恶水间,在漏雨的平房里,在破庙里,在茶馆里,却毋庸置疑地构成世界上最一流的大学。

在破庙里,在最简陋房子里的西南联大就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国民政府无论多么腐败,但在抗战八年间,它把仅次于军费的第二大财政开支放在教育上面,比政府的行政费用都高。这是什么概念呢?国家都要完蛋了,大学还能办吗?当时有很多人说,大学就不要办了,年轻人还呆在学校干什么?赶紧打仗去,救国家去。如果说要办大学的话,那也是化学系教造火药,物理系教造枪炮,力学系教造桥梁,外语系就培养翻译官,哲学系就培养政治教官吧。可是,当时蒋介石居然听从了少数人的意见,大学该怎么办还怎么办,在整个抗战时期,大学不仅没有萎缩,而且人数成倍增加,大批年轻人跑到大后方去上大学,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尽管蒋没有得到好处,大都被新政权收过来了,但他们造成了新中国之后的辉煌。

我可以下一个结论,中国20世纪所有的骄傲,都归结到中国能够在最绝望的时候,有很少的一些中国人,他们能够办起几所大学或准大学,支撑起整个民族的文化。中国20世纪最大的骄傲都归结于北大、黄埔、延安,以及西南联大为代表的战时大学。

而中国20世纪所有的不幸,所有的悲哀,所有的愚蠢,就在于在平常时期几乎完全没有真正的大学,没有完整人格的修养所,只有人才培训机构,只有培养工具,培养听话的螺丝钉的地方。

07

如今,在我们中国一切都要有用的,大学也要有用的,所有的专业都要有用的,连人都要有用。可是,真正的大学是没有用的,因为大学是培养人的,人不是要为人所用工具,人本身就是目的。用俗气一点的话说,人是老板,人不是人才,不是打工仔。

我说的老板,是自己知道该怎么做,而且能够指导别人怎么做的人。中国没有老板,有老板也是跟着别人跑的,最终来说仍然是人家的打工仔。所以中国今天没有在世界舞台上呼风唤雨的人物,没有领先的潮流的领域、品牌、标准。我们用尽了资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环境破坏,更大的破坏是人心灵的瓦解,内心世界自信心和创造力的完全丧失,只有依附于外部智慧,去换取满足欲望膨胀所需要的消费资料,换取GDP数字的增长。

这种接轨所造成的对西方依赖的程度是惊人的。中国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在西方卖高价钱,在欧美,中国人在面对西方人是抬不起头的,因为中国制造是低劣的代名词,你做得再好,再漂亮,你也只能卖到别人价格的一个零头。

中国必须改变这条道路,必须要有自己的大脑,自己的智慧,要有自己真正的大学。未来中国的唯一出路是文化立国。世界上所有成功的现代国家都是文化立国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都熟悉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路。过了N年以后,终于有一批知识分子出来说,制度建设也是关键,制度建设比经济建设更重要。然而,中国人却无法能够接受内心深处的改变,而这是一切问题的真正关键。

所以,我说中华民族的崛起取决于大学的崛起,而今天中国大学的崛起还相当遥远。怎么办,我们能做的只有自己内心的崛起,现实中没有真正的大学,但我们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在自己的心灵中,在自己行动中,营造健全的大学生活。真正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讲坛,不在那些嚣张的东西,就在每个灵魂的生命里,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就是超越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一种学术氛围,一步一步蔓延,把越来越多的人包裹在其中,真正的大学就形成了,很快就会变成了一场文化运动,就会有一批真正有智慧的精英起来,整个国家就有了希望。

 

本文来源:财经小报告 微信号: cjxiaobaogao

重走白求恩路(9.13-9.28 2019)

Reading Time: 4 minutes

作者: xlu

河北站

享利.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在中国家喻户晓,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是一名加拿大人,著名的胸外科医生,国际友人,为了帮助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曾带领加拿大医疗队服务于西班牙,于1938年3月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抗日战争前线和后方医院救治护理中国军队的伤病员,1939年11月不幸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享年49岁。虽然在中国只有一年零八个月,但他在这短短的时间创建了第一个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延续至今的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战地培训了大批医护卫生人员;第一次建立中国军队战地外科流动输血,在医学上具有极为重要意义,并以他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无数个伤病员和他们的生命。
当年白求恩大夫被埋葬在唐县,1949年他的遗体又被迁至河北省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并刻有汉白玉墓碑,塑有全身雕像,以供中国民众祭拜瞻仰。他是被中国政府树立雕像的第一位外国人,毛泽东在1939年12月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一文,“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后篇入中学课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白求恩大夫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一个小镇的牧师家庭,离多伦多市大约两小时车程。1976年中加建交后这栋房屋被加拿大政府买下作为国家历史文物和景区,供民众参观,拜访和游览,也是无数中国人到多伦多旅游的必去景点。

白求恩大夫出生在这座房子

创建加拿大白求恩协会
2007年由谷世安大夫创建的加拿大白求恩协会,Bethune Bai qiuen Canada Alliance(BBCA)至今已有十二年了,这是一个非营利的民间专业人士组织。这个协会的宗旨是传承诺尔曼.白求恩精神,促进中加两国的友谊,初衷是“重走白求恩路”,服务于需要帮助的地区和人们。现任会长约翰.杜克斯,加拿大心脏科专家,创会会长谷世安,加拿大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带领这个团队十几年来每年在加拿大不同城市组织各种筹款活动,带着爱心,医疗器械,简单药品和筹得的款项,走白求恩曾经走过的路,足迹已遍布了中国14个省包括白求恩大夫曾经工作过的河北山西陕西,以及多个贫困边远地区和那里的百姓,被他们的精神和善举所感动,今年我有幸参加了这个协会。

创会会长谷世安医生(右一)和会长约翰.杜克斯医生(右二)

加拿大温哥华的筹款活动


9月14日,来自加拿大温哥华,温尼伯,多伦多的部分会员在中国北京机场第三航站楼的九龙壁前会合,一行十一人开始了第十一次“重走白求恩路”的第一站_河北行。

河北省唐县曾是白求恩在1938年至1939年间在晋察冀边区的后方医院工作过的.也是他逝世的地方,加拿大白求恩协会会员曾数次来到这里,参观祭拜这位国际友人。
9月15日,协会成员首先参观了唐县白求恩纪念医院,在任26年的吴立国院长带团队成员参观了口腔科,妇产科等优质服务科室,又与各科骨干座谈,并相互交换了合作交流意向。

唐县白求恩纪念医院

杜克斯会长和吴立国院长

随后我们参观了在唐县的白求恩墓园和白求恩纪念馆…对他在战区和后方艰苦的条件下忘我的工作,呕心沥血,在一次救治伤员的手术中不慎割破自己的手指,感染至败血症而不幸逝世,我们深表缅怀和敬意。

 

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是革命老区,是中国第一块敌后抗日核心区域,也是中央政府进京成立新中国前的根据地,聂荣臻元帅当年领导晋察冀居民在这里长达十年之久。
抗日战争时期的“八一”小学是为中国军队前线指挥员留在后方的孩子们所建的,城南庄的八一小学也是为纪念聂荣臻元帅起名的。
9月I6日协会成员来到这里参观了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和纪念馆,并为八一小学和城南庄中心卫生院做了捐赠。

加拿大白求恩协会捐赠给八一小学的学习用品

城南庄卫生院用协会捐赠的善款购置了四台急诊病人所需用的高浓度制氧机

在中心卫生院交流座谈

今年是白求恩大夫逝世80周年,加拿大白求恩协会成员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和石家庄白求恩医士学校的师生一起参观瞻仰了白求恩墓和雕像并献了花圈,对他表示我们的敬佩。

 

四川站

四川省是中国第五大省,为多民族聚居地,最大的彝族聚居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语言为彝语。协会此行的主要义诊捐赠地_凉山州美姑县。
美姑县位于四川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的大凉山腹心地,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最高海拔4000多米,全县彝族人口占98%以上,农村人口占100%,属典型的彝族聚居地和国家扶贫重点县。

9月19-20日,协会成员从石家庄经重庆飞往四川西昌,再从西昌坐四小时中巴进入凉山深处。沿途的凉山,道路曲曲弯弯,颠颠簸簸,山恋重岩叠嶂,这个季节经常是云雾缭绕,淅淅沥沥下着小雨,道路泥泞甚至可见泥石滑坡,早晚温差很大。
义诊的第一天是在大凉山深处的哈洛乡,参观乡卫生院,中心学校并与卫生院医务人员及村医交流。

在中心校搭建了临时预诊,分诊及诊室,前来查体看病的村民排起了长长的队,几乎所有村民听不懂国语或四川话,需要乡医的配合和翻泽。

登记填表,记录主诉个人史

测量血压,脉膊,血氧饱和度,然后做分诊

杜克斯医生主要负责心血管疑难问题兼顾指导卫生院大夫

谷医生负责全科检查诊断和指导乡医

团队中最年轻的全科医生,加拿大安大略省第二年的住院医,谷会长的女儿谷芮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飞来四川,她也是第一次参加“重走白求恩路”的中国行,在父辈们的影响下磨炼自己的人生。

彝村义诊的第二个乡是典补乡,我们的行程中安排在这里举行两乡的教育卫生捐赠仪式。
宁莉(温哥华)女士的家乡是四川,为了帮扶自己家乡的贫困地区,仅她个人捐款2.5万元,大家为她的善举表示赞赏。
最后学生代表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话“感谢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不远万里来到典补乡,哈洛乡,爱心捐赠义诊,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捷”援建的希望小学,墙上醒目的大字“只有走过书山,才能走出大山”激励着这些孩子们。

捐赠给两乡学校的学习用品及参考教材

捐赠给两乡卫生院的计算机,病床及用品

典补乡的村民听说来了外地医疗队,还有“洋医生”,无数人涌至乡医院排队等候。典补乡离美姑县城只有十五里路,有的村民生活了几十年至今都没有进过县城,也就更没有可能出过大凉山了。据乡医说他们中的许多人从来就没有查过体看过病,多数人还是信奉彝族古老的“毕摩”文化。

9日24日,协会成员前往洒库乡处火千村,参观四川乐山市对口扶贫援建的新彝村,也是美姑县的脱贫村。过去凉山的彝族人,散落在大山深处,过着人畜同居的生活,两层简易木屋下层住牛羊,上层人居,类似原始人的生活。如今住进了视野开阔的两层小楼,家家楼顶有太阳能用于洗澡和用水,前后小院种着蔬菜花卉(高原上的格桑花),统一的锅灶家具柜子都是政府,对口企业捐赠的,村民们说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登高远眺山涧处另一个脱贫的新村寨,政府为他们规定了住房标准,两口人50平米,三口人70平米,四口人90平米,五口人110平米,脱贫标准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美姑县的硬任务要在2020年底前全县脱贫。可以体会到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的压力很大,他她们确实为这里的百姓做了实事。

年轻的洒库乡彝族副乡长(左)已在基层工作了近十年,她们所管辖的乡有10个自然村,每天上山下寨,做着教育村民,监督管理和修建美化新彝村的工作,确实是一件即辛苦又不容易的事。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望着凉山层层山峦,郁郁葱葱,风景很美,资源是有的,教育农民勤劳致富,任重道远啊!

这次是杜克斯医生第十四次来中国,参观了村容村貌,入户和村民交谈,感觉中国的变化很大,农村的变化亦是如此。几位加拿大人克服了种种困难包括环境,尤其是美姑县住宿的卫生间(蹲便),饮食和生病等。记得在典补乡如厕时,难以忍受的气味让人作呕,杜克斯医生却诙谐地说“哈哈,我的肺里有了不同的气味”,他她们的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走进乐山市对口扶贫援建的村小学。幼儿班老师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孩子们童谣,朗朗的童声牵动着人心。“彻底改变贫穷落后,提高教育,提高人的素质还得从教育儿童做起”,这是村小学校长所讲。是啊,扶贫的重要内容还得要扶智!经商量决定为该校幼儿班就地进行现金捐赠,该款项专门用于购置幼儿玩具及益智器材。

观摩一年级算术课,老师的板书变成了明亮的屏幕电教和可移动平板(黑板)。老师头戴麦克风,腰佩扩音器教授,吸粉末,费时间,费嗓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科学现代化授课走进了乡村课堂。

9月25曰,协会成员来到美姑县医院,参加内外科医护查房和义诊,并针对住院大夫在病例书写,体征检查方面给予了明确指导,同时帮助纠正了两例诊断治疗方面模糊的病例。

 

在完成了美姑县的行程后,团队成员返程到西昌,与凉山州第一医院医护人员座谈交流后,我们接着参观了医院心脏导管操作室,高端现代化仪器和心脏急诊病人的抢救时间和治疗措施得到了杜克斯医生的赞同。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四川省唯一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也是集医疗,教学,科研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副院长介绍了医院发展包括中西医药的发展,医护比例,服务规模和服务人群,在提倡发展传统医学的今天尤为重要。

座谈交流中,双方介绍了两国在医疗,科研方面的共同和不同之处,相互探讨了医疗科研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等。

最后,朱重璠秘书长小结:(后排左一)
协会2019重走白求恩路活动历时十五天,累计义诊人数396人,医学交流8场次,累计文教及医疗卫生用品捐赠155000元。感谢中国友协,河北友协,重庆友协,四川省友协,凉山州友协等的大力协助和支持,愿白求恩精神能更加发扬光大,祝愿中加友谊长青!

美籍华人:大国博弈的替罪羊?

Reading Time: < 1 minute

 

 

 

 

作者:董洁林(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原载:《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    原责编: 陈晓雪

《海外华人网》编者按:

“转载”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本文试图阐述美籍华人在中美大国博弈这样的大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可以结合本网站3/24的《帝国阴影下的美国华人》一起阅读。但是,希望读者明白,作者作为中国智库的研究员,其思想和视野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身在体制内,有些观点也未必能够公开发表。另外,本文的有些观点和所谓“事实”,未必经得起推敲,甚至可能误导。略举几例:

其一,文中所说“直到二战期间这些不合情理的限制条款被逐渐取消前,华人一直被隔离居住在所谓的“中国城”里自生自灭。” 华人从来没有被(美国)强迫隔离居住在“中国城”。恰恰相反,“中国城”这样的国中之国的存在,恰恰是美国伟大和包容的证明 (《THE STORY OF CHINATOWN》)。老一辈华人选择居住在“中国城”内,更多的是因为自身语言和文化的因素。

其二,毫无疑问,美国的《排华法案》玷污了美国的伟大和包容。美国参、众两院虽然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通过了表示对《排华法案》的“遗憾” (regret) 的“决议案” (resolution), 但是无论美国国会,还是美国政府,从来没有就《排华法案》正式道歉,更别说赔偿了。

其三,绝大多数华人在美国是安份守己的,是“模范种族”中的一员, 但是确实有极少数的“害群之马”。在美国虽然诉讼遍地,但是美国法律的基石是”Assumption of Innocence” ,政府想要坐实“间谍罪”并不容易。有些华人被告自身并非完全清白,甚至未必完全无辜/无错。美国的种族主义虽然仍然若隐若现,但是不是每个个案都是因为种族因素。


 

      

目前,中美关系面临一个转折点。过去四十多年无数人千辛万苦构建起来的两国之间的桥梁不时传来嘎嘎的断裂声。中美矛盾从贸易之争和知识产权之争,现已拓展到对科技和教育领域交流的限制。在这场争斗中,最为不安的莫过于美籍华人了。许多原本全球化时代的正常行为,瞬间就变得政治不正确甚至不合法规了。而来自官方的压力和民间的冷嘲热讽让很多人噤若寒蝉、甚至不堪重负。

历史上,华人在美国遭受过严重的种族歧视和排斥,直到二战后处境才有所好转,并为中美两国的交流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然而,种族主义并未销声匿迹,中美摩擦加剧之时,其显示出强大的黑暗力量。

本文回顾了华人在美国的历史和现状,意在对美国政府的一些做法表达严重关切,也希望为打破部分人对穿梭于中美之间的美籍华人的偏见提供些许背景。

打开美国排华尘封的历史

1849年,两名中国男子在海上飘了几个月后,来到了传说中遍地黄金的美国港口三藩市。他们是最早到达美国的华人。当时,全世界的淘金者蜂拥至三藩淘金。而一些美洲白人在亚洲招募劳工,半蒙半诱地将许多中国人弄上了驶向美州的船。

这些中国人被称为“苦力”(Coolie)。

来到美国的华人淘金者,有的可能找到了黄金,但大多数人一无所获。

随后,美国开始修建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人们转而成为铁路工人,更多的华人陆续来到美国。这条铁路主要由两家公司负责建设,联合太平洋公司负责东部铁路的修建,劳工主要是来自爱尔兰的新移民。而西部铁路段由加州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负责,该公司的第一任老总是老斯坦福,雇佣的劳工中约80%是华人。

西部这段路多山,经常需要穿山打隧道。当时用的都是手工工具加炸药,工程难度很大、也很危险。这些刚从中国农田里走出来的农民工们,肯吃苦耐劳,很快就学会使用新工具。修铁路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工钱还算公道,华工们还是快乐的,他们的劳动能力和美德也在美国得到认可和肯定。

1869年铁路完工,美国经济不景气。同时,大批从战场上退伍的军人、获得自由的南方黑奴、修完铁路的工人一下子都涌入了劳工市场,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此时,旅美华工已接近10万人。由于华工们劳动名声好、对工作条件和工资要求也较低,很多资本家更愿意聘用华工。特别是当爱尔兰劳工罢工的时候,华工常常被资本家招为替代工人。华工在劳动人民之间的竞争中展现出来的“优势”,招致其他族裔工人们的怨恨,于是一些人寻找各种借口欺负华人,暴力事件频发。

“排华”最早是从华人聚集的加州开始的,后很快蔓延到全国。除了种族之间文化隔膜的原因,排华的主要理由是勤劳节俭的华人占了其他人的工作,这个理由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格外有煽动性。

1882年,旅美华人的噩梦正式开始了——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该法案不仅限制新移民来美国,已经在美国的华人也不能和妻儿来此团聚,更不能在这里结婚生子。如果这些华人离开美国,能不能再回到美国就难说了,而留在美国也基本上不能成为美国公民,甚至不能成为法庭证人。1924年,美国国会扩展了“排华法案”,将这些限制强加给所有亚裔种族。直到二战期间这些不合情理的限制条款被逐渐取消前,华人一直被隔离居住在所谓的“中国城”里自生自灭。

值得一提的是,在排华最为狂热的19世纪晚期,良知仍然存在于美国社会。1882年,麻州参议员George Frisbie Hoar认为“排华法案”“将种族歧视赤裸裸地合法化”。1893年,麻州众议员Elijah Morse说,“第52届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Geary Bill),我认为是不人道和不公正的”。从1870到1890年间,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是这段历史的目击证人,他用善良和公正的笔不断为华人的不公平遭遇呼吁。

麻州众议员William Everett在1893年国会就“排华法案”的听证会上的发言是这么说的:

“让我告诉你们,那一天总会到来的,也许是两百五十年之后,那时,太平洋海岸边(加州)的先生们的子孙将悔恨今天你们对中国人的做法,他们将更愿意和我们麻州人一起,而不是像加州人一样,公平地对待中国人。”

2009年7月,加州政府终于为那段对中国人歧视的历史正式道歉。2011年和2012年,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就历史上的排华法案正式向美籍华人道歉。这比William Everett先生预期的要早了许多年。这些故事说明良知可以跨越种族的隔阂、穿透国家的界限,在历史长河中折射出温暖的光芒。

回首美籍华人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还可以发现先辈们经由了一个从小事失语到大事失权、从个别冤案到最后整体被迫害的一个过程。今天美国已经比“排华法案”的时代进步了很多,美籍华人也增长到了四百多万,但是,无论是总人数还是政治参与度,在美华人目前都还是弱势群体。另外,不公正的种子永远都会存在于人类某个阴暗的角落,随时在寻求合适的土壤和气候再次生长,危害今天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和他们的子孙。

美国第一条横穿东西的铁路通车时,参加这条铁路修筑的中国劳工在欢呼庆贺。图源:”B&H”, illustrator; sketch by Joesph Becker.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8401929)

美国华人人口统计。图源:The Rocky Road to Liberty: A Documented History of Chinese Immigration and Exclusion. 胡声、董洁林编

“修昔底德陷阱”边缘的两个大国

中美于1979年建交后,两国的交流在很多人的努力下慢慢建立起来。穿梭于中美之间的美籍华人,对修建两国之间的交流“桥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两国的经济繁荣与和平相处对整个世界都是福祉,也是全球化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四百多万美籍华人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事实上,如果把亲华的美国人和亲美的中国人都清干净了,两边阵垒分明,那么桥梁断了就无人修补了。

我从2010年就开始关注两国就海外华人进行惩处的一些案例。虽然每一个群体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过分贪婪、以身试法的人,但政府放大实情甚至迫害无辜者的情况也时常发生。例如,美国物理学家郗小星教授案和美国气象局专家陈霞芬案,都是明确无误的冤案。

前几年大都是零零散散的个案,最近一年,美中关系直转急下,美国政府频频出招,一会儿要求能源部严防死守,一会儿下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清理门户,一会儿又敦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严格把关。本来国际合作非常活跃的科研领域,大有逐渐走向封闭的迹象。

显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有部分人无视移民的贡献,指责他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占到“好处”或给对手送去“好处”。每次美国方面传来某个华人被整肃的消息,中国和美国都会有人在兴奋地叫嚣:活该!活该!甚至有人把中美摩擦归因于个别美籍华人的行为不端。

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需要万千蜜蜂采集花粉才能酿得佳蜜,它们是采蜜的功臣。当狂风暴雨来临,百花凋零,无论是辛勤的蜂、或是懒惰和违法乱纪的蜂,都是无辜的。蜜蜂岂能左右世间风雨?

中国过去40年的快速崛起,让世界震惊。很多人担忧这个大国将给世界带来难以承受的冲击。作为构建目前世界秩序、并领导了世界七八十年的美国,自然会对未来谁来领导世界、以及美国的前途等问题格外关注和警惕。我不知道美国有没有能力遏制中国崛起,但我可以确信,美国不愿意再帮助中国进一步发展了。可以理解,谁会支持竞争对手来打败自己呢?

有人说,今天中美两国已走到了“修昔底德陷阱”的边缘,四周冷风强劲地吹。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一个新崛起大国必须以战争方式挑战守成大国方能成为新霸主的历史现象。只是,大国之间是战还是和,根本不是美国华人能左右的。拿美国华人撒气,让他们成为两国矛盾激化的替罪羊,既不明智、也不公平。

也许有人会问,个别美籍华人行为不当会不会成为触发两国摩擦升级的事件呢?如果各位去看看历史就会自己得到答案。印尼屠杀华侨、越南排华等事件,祖国什么时候卷入过?可以想象面对强大太多的美国,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在美华人只能自求多福。触发两国踏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是朝鲜、也可能是台湾、南海的某个岛国,但不可能是美籍华人。

我也要强调,美籍华人需要加强法律意识、合规行事,更不要做伤害雇主和所属国的事情。但是,我也希望大家对服务多国的科学家们保持善意,他们不仅没有错,反而是人类科学创造和传播的功臣。无论他们的科研资助来自哪个国家、以哪所大学和机构的名义发表科学成果,最后这些成就都属于全人类。在对人类科技创新历史进行了大量研究后,我知道,科学家的个人所获(无论以何种方式获得)、相对于其对人类的贡献来说,都只是沧海一粟。如果有人由于国家之间的摩擦、或自己的偏见去中伤他们,既伤害了无辜的科学家,也将伤害造福人类的科学事业。

吃货读历史系列 第五章 馒头:穿越来的故事

Reading Time: < 1 minute

作者:北美吃货

吃了“乱炖”,喝过“鸡汤”,汤足饭饱,神清气爽,我们也凑热闹,玩个穿越。

穿越之前,伸伸腰,踢踢腿,做点准备活动。真正的吃货是好吃好做好学,人称“三好吃货”。前两章都是讲宰相的故事,那么宰相是神马?“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西汉宰相陈平语),一句话,是对皇帝(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事实上,宰相,只是中国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作为一个真正的正式的官名,“宰相”只在宋辽对峙时的大辽出现过!宰相的正式官名跟随朝代的更替,曾经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等多达几十种官名。比如,热播的芈月传里有个宰相樗里疾,他在当时的正式官名是左丞相;那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赵普,他当时的正式官名是门下侍郎、平章事。宰相的权力也随着朝代轮替,中央集权的强化,黄鼠狼给鸡拜年,一年不如一年,到了清朝宰相的名字又臭又长,变成了皇帝的高级跟班。之所以搞出这么多花里胡哨儿的名字来,估计是皇帝老儿闲得慌,一朝天子一朝臣,人要衣服马要鞍,找些文邹邹的人,来玩个川剧变脸,彰显新朝新气象。好在我们也不是历史学家,折磨多名字,记住了也没啥用,还不如记个菜名,餐馆点菜多实惠。再说,宰相多好记。

古往今来,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风流史上,真正能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宰相,偶以为有两位:丞相诸葛亮,宰相刘罗锅。前一位是他太有名,从小到大他出现的次数太多,你没法记不住;后一位是满大街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加上有个逗哏的和中堂,耳朵被动长茧,你无奈只有记住。现在都喜欢八卦,偶也来和大家八一八(偶不用扒,那字老让人联想起扒粪,八字吉利又简单,耶)他俩的八卦,既满足了好奇心,又完成了求知欲。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八八孔明诸葛亮。诸葛亮,山东琅玡人,没错就是琅玡榜的琅玡,后迁居南阳。琅玡,是古地名,秦朝统一全国后,设琅玡郡,为三十六郡之一,现今属于山东临沂。琅玡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家,就是指琅玡王氏,魏晋南北朝顶级士族,白金贵族俱乐部成员,家族中当过大官、成家成名的乌泱乌泱的多了个去,王羲之、王献之就是琅玡王氏中出名的两个。以后偶会详细聊聊王氏名人。神剧琅玡榜是描述南北朝南梁年间的事,因此琅玡榜、琅玡阁肯定不关山东琅玡鸟事,好在安徽滁州有琅玡山,想必是琅玡阁所在。好了,赶紧绕回来八卦诸葛亮。史载诸葛亮是也是美男子,长得比当下台湾省的猪哥亮至少高十八个档次之多。但是,他的妻子奇丑无比,《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偶读完此段,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美男子娶个黄头发黑皮肤的丑女好难,娶了丑妻,被时人取笑而镇定难上加难,扬名立万,衣锦还乡之后,不负糟糠之妻,难难难!真是天下第一极品帅锅好丈夫也。偶小人之心度君子大肚子,斗胆猜一下,诸葛亮娶丑妻的几个原因:一,地域歧视。外来户搞不过坐地户,外乡人受尽白眼,不好找媳妇;二,不是高富帅。南阳耕读,凤凰男一枚;三,人力资源。未来的岳父黄承彦人脉深厚,属于领英(Linkedin)里朋友超多,微信里刷爆朋友圈的牛人,还与官联姻,万一没有人三顾茅庐,岳父就是最好的备胎。四,有可能黄承彦考验自己,黄头发兼黑皮肤,这基因得多强大才有?!五,我不入地狱,谁下地狱,从基因改良出发,为人类进化做贡献。六,黄承彦家居沔阳,沔阳三蒸是诸葛亮的最爱(此处偶哈喇子流了一地)。汗,最后一个理由属于满嘴跑火车,因为沔阳三蒸据传始于元末明初。偶在想,三国时毕竟信息太闭塞,没电视,没网络,如果诸葛亮活在当下,著名的音乐家、发明家、演说家、散文家兼湿人兼帅锅,一定有多少女孩纸举着牌子高喊,“亮哥,亮哥,我爱你!”,他能否糟糠之妻从一而终,真要打个问号。偶灵光一闪,连他的粉丝团名字都起好了—-凉(亮)粉!

诸葛亮还是个发明狂人,八卦阵、孔明灯、孔明锁、诸葛连弩、木牛流马等都出自他手。据说木牛流马驼一年的粮食每天能行二十里,且能够在崎岖不平的蜀道上行走,关键是这东东不吃不喝,不拉不尿,绿色环保,百公里油耗为零,无噪音无污染,放在今天,绝对属于热销环保百度排名交通工具第一。肿么好的交通神器,为啥木有传下来拧?吃货还是要说吃,关于诸葛亮的其他发明都可以装清高,翻眼皮,但是他发明的有个东东必须肃然起敬:馒头!据《诚斋杂记》记载“孔明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用人首祭神,则出兵利。孔明杂以羊豕之内,以面包之,以像人头。此为馒头之始。”诸葛亮南征孟获,南蛮之地,瘴气湿重,当地有用俘虏首级来祭祀神灵祈求保佑的传统,诸葛亮宅心仁厚,改用馒头祭祀,当时称为蛮首,后演变为馒头。三国志也有这样记载:“诸葛亮平蛮回至泸水,风浪横起兵不能渡,回报亮。亮问,孟获曰:‘泸水源猖神为祸,国人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浪平静境内丰熟。’亮曰:‘我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焉。”由此一个伟大的发明诞生。当然也有人说,馒头不是诸葛亮发明,在他之前就有馒头存在了。偶很是好奇,馒头如是南征孟获的杰作,何时传到北方,成为北方人的主选面食,不论怎样,馒头不分大小,饮食不分主次,人不分南北,馒头已经成为吃货们不可或缺的一道面食。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乘坐“时光隧道”号高铁,从三国直穿大清帝国。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山东诸城,一个三代官宦世家的刘姓大宅里诞下一男婴,取名刘墉。五年后,他的父亲刘统勋高中进士,一路高升,官至宰相;数十年后,他以官二代,恩荫举人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进士及第,也步入仕途,最后官至一品。他生在太平盛世,死后褒奖箩筐,与纪晓岚、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后世称其“宰相刘罗锅”。不过,刘墉倒也没有电视剧里那样伟光正,史载他不算罗锅,为官也有不少闪失,遇到和珅“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没有蛮干大干快干,也没有大智大勇斗和珅。与他老子刘统勋相比,其从政能力属于清汤挂面,中规中矩。偶查阅一番,没有找到刘墉有关吃的轶闻,吃荔浦芋头乃后人杜撰。虽然如此,还是有吃货嗅出了商机,网上查现在有刘罗锅煎包加盟热卖,号称刘罗锅发明此包,这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吃货有文化。

(经作者授权转载,文字和图片的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机构所有)

吃货读历史系列 第四章 一个屌丝的逆袭

Reading Time: < 1 minute

作者:北美吃货

  首先向各位吃货致歉,偶先放狗(google),后搜狐(sohu),众里寻他千百度,也没有找到鸡舌汤的图片,鸭舌汤、猪舌汤倒是不少,可咱们吃货不是假货,冒充的事情坚决不干!顺带高喊一声,打击假货,从我做起!另外,“有事问度娘”,这次度娘不给力呀。好在今天我们虽然谈吃,但是主要还是聊一个绝对正能量、高逼格的屌丝逆袭的故事。

      民间有俗语,穷过吕蒙正。就是说,贫穷超过了吕蒙正的程度。吕蒙正是谁?这牛掰?其实他最出名的不是这个,是这句话据说出自他的嘴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肯定在俗语排行榜前列不?牛得让你无语了吧?

         言归正传。吕蒙正(公元946年-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他的祖父做过户部侍郎,亲爹做过起居郎。起居郎就是记录皇帝老子每天吃喝拉潵睡外加胡天胡地的官。按说,官宦子弟,不穿金戴银,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注意,但是,他亲爹娶妻纳妾,小妾多了,不但冷落了大房,把她驱逐出家门,还顺带把大房生的亲儿子吕蒙正赶出了家。从此母子落难,母亲刘氏发誓不再嫁人,吕蒙正也从官二代变成了屌丝。相传吕蒙正所作的破窑赋这样描述自己落难的经历: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这段描述不论是否属实,穷困窘迫是有的,看人脸色是一定的。在这样的逆境中,很多人的人生从此迷茫。然而,吕蒙正不是一般人儿,是“小二班”人,他发奋读书,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吕蒙正考取进士第一名,成为人见人爱的状元郎! 此后,官运亨通,三次为相。此人貌似天生做宰相的料,心胸豁达,气度非凡。做官后,他不忘本,不计老爹抛妻弃子的前嫌,”迎二亲,同堂异室,奉养备至”。他登堂入相,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 意思是说,这小子也懂参政议政?吕蒙正装作没听见就走了,他的同事里估计有不平也许是想拍马屁的就说,你得知道是哪个人藐视你。吕蒙正说,“如果知道他的姓名,就会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为好”。时皆服其量。还有一次,有位收藏有古镜的大臣,自称此镜能照出二百里范围的景色,想献给吕蒙正来求得任用。吕蒙正拒收,并笑说:“我的面部也就碟子那么大,哪里用得上照二百里的镜子呢?”

       邵氏见闻录记载,吕蒙正还在卑微时,和洛阳龙门书院的温仲舒一起读书,有一天,“行伊水上,见卖瓜者,意欲得之”,但是手里没有钱,刚好卖瓜的人不小心掉了一只在地上,吕蒙正”怅然“,捡起来吃了。等他做了宰相以后,买下了洛阳城东南面向伊水的一块地,建了一个亭子做纪念,名字叫” 饐瓜亭“。如果你不认得这个饐字不要脸红,偶也不认得啥意思,为啥你没看见偶脸红,偶脸上涂了一层蜡。饐,拼音yì,就是食物腐败了的意思。读书人总喜欢掉书袋,烂瓜非得写成”饐瓜”,让吃货我想起孔乙己穷困潦倒,还问你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一百种写法也要先有钱吃饭哦,OK。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吕蒙正为后人病诟的一件事就是“鸡舌汤”。宋人轶事汇编这样写:吕文穆微时极贫,比贵盛,喜食鸡舌汤,每朝必用。一夕游花园,遥见墙角一高阜,以为山也,问左右曰:“谁为之?”对曰:“此相公所杀鸡毛耳。”吕讶曰:“吾食鸡几何?乃有此。”对曰:“鸡一舌耳,相公一汤用几许舌?食汤凡几时?”吕默然省悔,遂不复用。偶译文如下:吕蒙正少小贫困,等乌鸦变凤凰后,忒喜欢喝鸡舌汤。每天必来一碗。有一天,夕阳西下,在院子里溜圈儿,远远看见墙角有个高高隆起的东东,以为是个人造小山,就问下面的人:“何人肿么厉害,垒起一座山?” 有人回答:“这是您老人家吃鸡剩下的鸡毛山呀。” 吕丞相作周星星状,“呜呀!我读书少,你表骗我,我才吃几只鸡?!” 下面人回答: “老爷,一只鸡就一条好舌头,您一碗汤多少舌头呀,您每天都咕嘟咕嘟地喝呢。“ 吕蒙正心下愧然,于是不再喝这东东了。司马太史公如若活在他后面,一定叹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其实佛教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基督教有讲,生而有罪,是为赎罪。大道至简,天理归一也。

        吕蒙正的故事道出了人生的一个定理:屌丝是可以逆袭的。生来贫穷不是你的错,长得不好看也不是你的错,不思进取就是你的错。古语有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后世关于吕蒙正的轶闻故事很多,元朝著名的杂剧家王实甫,就是那个写西厢记的,有《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也叫《破窑记》)最为出名。另外,最著名的就是《时运赋》(亦称《破窑赋》、《劝世文》),相传是吕蒙正做太子太傅,教授太子(后来的宋真宗)所创,真伪待定,一般认为后人假借吕蒙正之名而作,但是其中内容,非常值得一读,摘录一二: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家鸡翼大,飞不及鸟。

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腾达。

文章盖世,孔子厄困于陈邦;

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

……

呜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

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民间另有吕蒙正《祭灶诗》一首,流传甚广:

一碗清汤诗一篇,

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

乱世文章不值钱。

     呵呵,不光乱世,太平之世文章也不值钱。譬如,人有口水诗,我作吃货文,皆不值钱也。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偶一语以蔽之:吕文穆公,真宰相也。

(经作者授权转载,文字和图片的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机构所有)

吃货读历史系列 第三章东北乱炖:宋朝宰相吃货多

Reading Time: < 1 minute

作者:北美吃货

  东北乱炖,是一道东北最常见的家常菜。又名丰收菜,也就是“大杂烩”,把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多种蔬菜,同排骨一同炖至熟即成。东北乱炖简单易煮,有荤有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吃货盆友会问,东北乱炖与宋朝的宰相有神马关系?是没神马关系,不过宋朝的吃货宰相太多了,偶只好挑出几个或大家熟悉、或名字好听、或坏的流油、或颜值很高的,来一个“东北乱炖“。

      俗话说的好,洪洞县里坏人少,宋朝宰相吃货多。两宋十八帝,凡三百一十九年,一共多少宰相?有好事者吃饱了撑的,把他们按年代一一排列,偶数学不好,用计算器算了一下,好嘛,169位,平均1.88年一位宰相!让我感慨万千,泪湿沾巾,伺候皇帝老儿这活真不好干呀!神马都是浮云,还是吃最实实在在,赶紧把他们放在锅里乱炖:

       排骨,赵普。他排在第一不仅是开国宰相,唯一荤菜,而且是因为此公属于吃加贪。白加黑治感冒,是白天一片不睡,晚上一片酣睡,赵普的吃加贪,是嘴里哈喇子直流,手里肥的流油。开宝六年(公元974年)一天,吴越王钱俶派人给赵普送信和礼物,礼单上说是“海物十瓶”,碰巧宋太祖驾临,赵普忙去迎接,礼物自然来不及遮挡。宋太祖看见,问是什么,赵普回答是海物。太祖说:“钱俶送来的海物,一定很好。”就命人打开,结果发现里面装的全是金瓜子(小颗粒的瓜子黄金)。赵普狡辩:“我还没有打开,实在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如果知道,一定会上奏皇上拒绝。“宋太祖放了他一马,笑着说:“尽管收下,不要过虑”。

       豆角,外戚宰相韩侂胄。他拜相十四年,做过不少好事,崇岳飞为鄂王,支持抗战,后被投降派所杀。但是,他吃相特优雅奢华,五斤葱则仅“取条心之似韭黄者,以淡酒、醯浸喷,馀弃置了不惜” “羊头签五分,合用羊头十个”(宋代的签即是羹),只“剔留脸肉,馀悉掷之地”。他曾祖父是北宋名臣韩琦,估计是含着金钥匙长大,人间疾苦不管他事。

       土豆,寇准寇老西。人说土豆憨,憨土豆。但寇准这个“土豆“属于表面憨,内里骚的那种。杨家将里寇准一口土话,忠诚清廉,刘兰芳的长篇评书《杨家将》中寇准是这样出场的:“头戴的纱帽翅,可能年头太多了,又旧又破,有一个翅用什么东西绑着,往下耷拉着。”其实,老西儿属于生活奢华、超爱排场的主儿,《宋史寇准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寇)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茄子,贾似道。史称一代奸相。名字不好听,名声也不好,想必一副茄子模样。 1275年他仓促发起安庆鲁港之战,被元军打败,成为南宋的掘墓人。他每餐“必欲精凿稻梁、三燕九折、鲜白软媚,肉必要珍馐嘉旨、脍炙蒸炮”,方觉“爽口快意”。他还特别喜欢炫,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吃了什么,青皮茄子再怎么炫也是茄子不是,难道会变成番茄?唉,贱人就是矫情。

       青椒,徽宗朝的宰相蔡京。这厮大家一定熟悉,水壶(水浒)里的风暴有他一份。此人超爱吃鹌鹑,“每一食羹即杀数百只”偶在想,得养多少鹌鹑满足他的嘴巴呀。鲁提辖如果知道,一定一拳过去,让他“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直娘贼,动物保护你知不知道呀!

       木耳,秦桧。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因为岳飞传,秦桧名扬天下。说句公道话,秦桧杀了岳爷爷不假,但是功高震主,遭皇帝忌讳,岳飞不被秦桧所杀,也会以莫须有之名被他人所杀。与木耳颜色一样,秦桧属于黑心吃独食的,据说他喜欢吃宋嫂鱼羹,宋嫂去世,有徒弟得了真传,秦桧逼迫人家不能做给其他人吃。

       番茄,文天祥。没错,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名字喜气、人品好,官二代,让他做番茄刚刚好。文天祥一定是花样美男,宋史上说,“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花样美男过于美艳,看多两眼恐怕生厌。但是文天祥属于那种百读不厌的,因为他的气节:文天祥就义前,元朝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终年四十七岁。正是:生女当是花木兰,生儿当如文天祥。相传,文天祥有一次路过江西老家,乡民夹道欢迎,他脱下官服,亲自下厨,用猪里脊和竹笋做了一道美味,名扬天下,这就是江西名菜:文山肉丁。(文天祥自号文山)

       偶觉得用明代杨慎的一首词做本章结语极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在乱炖中。

(经作者授权转载,文字和图片的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机构所有)

吃货读历史系列 第二章 东坡肘子:吃货们的狂欢

Reading Time: < 1 minute
作者:北美吃货

东坡肘子,一道哈喇子直流的美味,周星星一边吃一边一定会说,嚓,为什么不叫西坡肘子,南坡肘子,北坡肘子?偶只有不屑地套用他的话回复:凭你的智慧,我很难跟你解释。

百度一下,度娘这样说:东坡肘子是苏东坡制作的传统名菜。它有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特点,色、香、味、形俱佳 ,东坡肘子汤汁乳白,雪豆粉白,猪肘肥软适口,原汁原味,香气四溢,配酱油碟蘸食,滋味尤佳。 有人称其为“美容食品”,外宾赞颂它可列入世界名菜。

有关东坡肘子的由来,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苏东坡本人所创,一是苏的妻子王弗制作。谁首创无所谓,反正“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如果苏学士地下有知,一定会说,当然是老婆领导大人了,西谚有云:Happy wife,happy life!何况苏学士真的对妻子情深意切,有词为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不仅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而且是美食家。他词开豪放一派,与黄庭坚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的散文著述颇丰,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他擅长书法,为 “宋四家”之一。学而优则仕,他当过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虽然放贬过,但大多也是知州一类的地厅级以上的大官,这样一个风流才子官人,放在当下,一定是女孩子穷追不舍,不管是28岁还是82岁,这样的人有才有权又会做饭,马中赤兔,人中极品呀。且慢!当下是个看脸的社会,苏东坡的长相实在不属于好看,他的妹妹苏小妹作诗为证: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门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啥意思?额头扁平,一副马脸,眼距太远,一句话,五官比例严重失调!这样的哥哥你要不?比起宋太祖玉树临风,苏学士只能读不能看,属于有声读物类。偶恶毒地联想一把,为啥苏东坡被接连放逐,一个原因是长得不好看,当然长得难看不是你的错,但是 你长得不好看,又说话不好听,那就哪没人你哪呆着去,专门找人烟稀少的地方让他呆着。

一般人被放逐,心灰意冷,锅碗瓢盆都懒得动。吃货,特别是真正的吃货不会,他们会牢记孟子的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苏东坡就是这样每天念三遍激励自己,广寻食材,因材而作。比如,他被贬黄州,面对“滚滚长江东逝水”,东坡种田(东坡居士由此而来),一边念叨“浪淘尽多少英雄人物”,一边琢磨把当地“价贱如粪土”的 “黄州好猪肉“变成美味佳肴,功夫不负吃货人,东坡肉由此而生,名扬天下。苏东坡的可贵之处不但会做会吃,还会写,为天下吃货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每当夜深人静,肚子呱呱乱叫时,吃货们读到这些诗篇会浑身充满了力量,哈喇子流了一脸,节操碎了一地!

这里节选一二,荤素搭配,请吃货们欣赏:

猪肉颂: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竹笋肉 :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河豚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豆粥 : 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宋朝是一个吃货辈出的朝代,文人骚客不但会吃,还喜欢写,很多都是居家吃货好男人,苏轼苏东坡只不过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者明的吃货模范。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六个也是吃货好手,比如苏轼的老子苏辙有一次晚上吃粽子,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但是在砚台的四周,残留下不少的糯米粒,他老人家意犹未尽地用嘴巴去舔,结果可想而知;史载,王安石对饮食不感冒,但他对当时一种叫羊签肉的东西痴迷,每顿必吃,也可以划分到另类吃货去。宋代上至皇上,经士大夫文人骚客,到普通百姓,都是吃的行家里手。据史载,宋神宗时御厨的记录是“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猪肉四千一百三十一”。宋徽宗赵佶绘画的《文会图》,就描绘了宋代士大夫的“舌尖上的盛宴”《宋会要辑稿·后妃》记载,宋高宗的老娘韦太后被金兵俘虏到北国近二十年,后来宋金议和,高宗见了老娘,鼻涕一把泪一把,问她喜欢什么,韦太后神回答,好久没有喝家乡酒了,高宗急命临安府每月供奉皇太后法酒一石五斗,法糯酒一石”。有好食物,也要有好馆子 ,宋朝 “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 “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梦粱录》)。《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一百余栋楼宇房屋,其中可以明确认出是经营餐饮业的店铺有几十栋。

偶小时候读过一本西湖民间故事的书,里面就介绍了一种叫“油炸桧”的小吃,传说精忠报国的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背靠背地粘在一起的面人当作秦桧,给改做成为两根面粘在一起,放到滚油锅里炸。人们都管它叫做“油炸桧” 。 再后来这个名字被简化为”油条“,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火腿、东坡肉、涮火锅、油条、刺身、汤圆这些都始于宋朝。而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等复杂的烹饪技术,也是在宋朝成熟起来的。

吃货的问题是聊起吃就忘了正事,我们刚才说到唐宋八大家,哪八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有童鞋说老是记不住怎么办?怎么办?凉拌!如果你是吃货,菜名一定要记住呀,如果你学历史,人物应该记住呀,这是脑力活。不过,吃货也会有吃货的办法把他们记下了,这就是:韩愈柳宗元,爱好吃汤圆;苏门三学士,巡视在(洵、轼、辙的谐音)菜园;曾公(巩)王安石,儿孙大团圆!

温馨提示:如果你想玩穿越,宋朝是个好去处。穿越有风险,穿前要谨慎!

(经作者授权转载,文字和图片的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机构所有)

吃货读历史系列 第一章 吃喝定天下

Reading Time: < 1 minute

作者:北美吃货

前言

历史是人创造的,也是吃货创造的。

历史可以是沉重的,也可以是调侃的。

在吃中学,在学中吃。如果历史是一味佳肴,不吃都很难。

一日三餐始于宋朝,我们的吃货学历史就从风花雪月的宋朝开始 —

第一章 吃喝定天下

      安徽寿县有种叫“大救驾”的小吃, 形状扁圆,色泽乳白,层层酥脆,以青红丝伴肉烧烤而成。相传后周世宗征淮南,命大将赵匡胤率兵急攻南唐(寿县),赵匡胤在攻打南唐时疲劳过度,一连数日,茶饭不思。当地有个厨师用上好的白面、白糖、香油、青红丝、核桃仁等材料做了点心,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因用油煎炸,金丝条条分明色泽金黄,香味扑鼻。赵匡胤品尝后食欲大开,神清气爽。他做了皇帝后,对这种糕点念念不忘,“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 “大救驾” 由此而来。

     其实,彼时赵匡胤还不是皇帝,救驾之说无从谈起。不过,按宋史所说,赵匡胤“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因此赵匡胤当时如果不是花样美男,也一定是帅锅一枚。 赵匡胤出身军人世家,史载,他出生时,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一晚未去。身有金色,三日未变,真是天生龙种,不当皇帝都不行。赵匡胤年轻时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三十二岁就做了殿前都点检,这是个啥官职?如果你看过电视剧琅玡榜,大梁国第一高手挚啥官职?禁军大统领!殿前都点检就是禁军大统领。蒙挚是一介武夫,帮着好兄弟梅长苏把靖王扶上马做了皇帝。赵匡胤不一样,不光武艺高强,如果后周有高手排名榜,至少前五名,据说他还独创太祖长拳,虎虎生风,至今还在武林开枝散叶,而且最要命的是赵匡胤还喜欢读书,俗话说的好,不怕天,不怕地,就怕武将有文化。公元960年,后周皇帝柴荣驾崩,七岁小皇帝即位,赵匡胤的机会来了。机会有了,也得有个好团队,最怕的是猪一样的队友。好比马云有十八罗汉,刘备有五虎上将,靖王有梅长苏、蒙挚、霓凰,赵匡胤也是建队好手,还搞了个拜把子的义社十兄弟。在他的团队里,其中两个大家比较熟悉的队友不可不说:赵普,虽然他比不上神剧里的”江左梅郎”,但在赵匡胤的一群武将班底里算是鹤立鸡群了。他的名言:” 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时间一长,大家可能忘记了他叫什么,但是都知道那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人;潘美,北宋开国元勋中唯一一个没有交出兵权的人,也算战功显著,一生敬业,但他为人熟知的不是潘美,而是后人杜撰的名字“潘仁美”,评书杨家将里的佞臣贼子,生前荣耀,死后在文学作品里遗臭万年,也是文字狱的另类典型。

     话说公元960年2月3日(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今河南开封),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和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一起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一副无奈委屈: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这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正是:文人的康桥,轻轻地走,正如轻轻地来;武将的陈桥,”马蹄声狂乱”,跪倒一大片。

      赵匡胤是个吃货皇帝,最著名的一件事是,有一天,他半夜起来,想吃羊肝,但却犹豫不决,左右仆人问道:”陛下有什么事就吩咐,我们照办!” ,赵匡胤摆摆手说:“算了算了,我若说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 其实,上有所好,下有所效,羊肯定已经杀了不少。一般吃货遇到美食,如何评价:两个字好吃,三个字很好吃。但是赵匡胤是高级吃货,是吃货中的战斗机,他吃羊肝的时候,肯定浮想联翩: 羊肉是好吃滴,羊大为美,我做了皇帝,就像那肥羊,周围的义弟们有刀有枪,就是那灰狼。我若不被吃掉,就要做灰狼,还是要披着羊皮的大灰狼。

      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晚朝,赵匡胤自导自演的大戏开演了。他把石守信、潘美、高怀德等一帮武将留下来喝酒,酒兴正浓,他长叹一口气,说 ; “ 我是靠各位兄弟们当上皇帝的,打心眼里念及你们的功劳但是,做皇帝太他妈的难了,不如做个节度使快乐,我每天不敢安枕而卧啊! “ 石守信等酒也不敢喝了,忙问其故,赵匡胤说:”我这个皇帝的位置谁不想要呀。” 石守信等人忙叩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下已定,谁敢有异心呢?“ 赵匡胤说,”那不一定,你们没有异心,但是你们的部下想要荣华富贵,一旦黄袍加身,你们就是不当皇帝也身不由己了。“ 众人吓得尿都快出来了,连忙请皇上指一条明路。赵匡胤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大家无非是多聚金钱,多多行乐,让子孙后代免于贫乏,你们不如交出兵权,到地方去,多买良田美宅,同时把把妹,每天喝喝小酒,我再和你们联姻,这样,咱们君臣无猜多好。“ 石守信等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得俯首听命。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赵匡胤用吃羊肝得来的灵感,觥筹交错之间,让”大灰狼们”交出了兵权,比起喜欢”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朱元璋来,直接甩出了几条街!

        杯酒释兵权,吃喝定天下。从此,三百多年的宋朝拉开了帷幕。

(经作者授权转载,文字和图片的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机构所有)